如今越来越多的百货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出现关门潮,即使不关门,也有很多商场人气非常冰冷,比如,百盛、新玛特、丹尼斯、麦凯乐等。甚至是万象城这样的大型购物中心销售服装等商品的店铺也没人光顾,许多商铺关门大吉。
所以传统零售业已经到了濒临死亡的边缘。这几天阿里巴巴搞“造物节”,无人超市的概念炒的十分火爆,所以我们不得不探讨传统零售是否已死。
死穴一:浪费在渠道上的成本太高
大量的中小零售商的头上都有四五级代理商,国代、省代、市代等等,如此长的渠道链条,意味着大量的成本都浪费在渠道上。这些成本都会体现在终端的销售价格上,价格没有优势,销量就自然下滑。
死穴二:场地限制了商品的品类
传统的零售业都受到场地的局限,电商不受场地局限,可以做到数万,数十万的SKU。
顾客在逛线下商场的时候很多东西买不到,自然就会在网上购买,也带动网上其他商品的销售。
死穴三:经营效率低下
电商购物点一点鼠标,通过搜索技术,就能迅速找到商品。然后通过快递迅速送到家里。线下购物的时候,无法利用搜索查找商品,很多顾客买东西的时候找不到商品摆放的位置。
支付上的效率也十分低下。每天财务都要换大量的零钱,顾客交款的时候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而手机支付却几乎是秒付。
死穴四:缺乏出色的购物体验
电商的效率很高,商品丰富,这也让顾客更爱上“逛街”。要知道“逛街为主,顺便购物”的时代来了。
那些只售卖商品的商超、百货店都无法提供休闲、娱乐、餐饮服务,无法满足“逛街”需求,无法制造出色的购物体验,所以与电商相比就失去了优势。
死穴五:无法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网货能打动顾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低价。但是低价对应着大量的低品质商品,传统零售业很多商品的品质却和网货一个等级,却比网货贵,那些贪图便宜的顾客会买么?
中国新诞生了1亿的中产阶级,他们的消费需求怎么满足?他们追求购物体验,追求艺术感,追求创意,而传统商业者却仍然停留在陈旧的连锁经营模式中,商品的陈列古板,商品没有创意可言,品质又没大幅提升,所以没法与网货竞争。
死穴六:无科学数据来指导经营
哪些商品卖得好?摆在哪里卖得好?以前的连锁经营教科书上有讲到,但是却难以实现,因为缺乏大数据。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是记录用户的购物习惯,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顾客喜好,并智能的推荐他们需要的商品,从而降低购买决策,提高交易效率。
死穴七:利润小,亏本经营
线下的地租成本、人员成本、税收成本、水电费成本、借贷融资成本永远都在提高,可惜商品的价格却原地踏步,甚至受网货冲击在大幅降价,多数传统商业公司都根本没有利润,亏本经营。
民营企业家们每天都在承受巨大的压力,多年的积累很可能在瞬间归零。大量的线下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开始关门、破产,员工失业潮来临。
启示录:传统商业模式已死,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
面对新趋势的时候,不要再做选择题,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与趋势作对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唯有迎合趋势,成为趋势的一部分才可以重生。
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死了,必须找到破解死穴的方法,并迅速转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