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说我写文章看不懂,没关系,这也是一种反馈,我非常乐意看到反馈,至少证明我写得不够好。如何让想看懂的朋友明白,这也是我追求的目标之一。于是我又请教了那只胖鸟,噢,对了,我终于明白胖鸟为什么胖了,因为老是在沉思。
问题一:为什么会出现物联网?
胖鸟的回答:
计算机历史大趋势之一:价格下降与应用扩散
,由于计算机算的快,。
后来计算机不断的降价和小型化后,企业开始能够负担起计算机的费用,于是计算机开始进入各行各业,从进销存管理,到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的发散。
计算机继续的降价和小型化,出现了个人电脑,这是计算机的用途就更多了,看片,聊天,打游戏,炒股……
计算机仍然在降价和小型化,就出现了单芯片计算机,也就是嵌入式计算。我们开的汽车,看的电视,玩的游戏机,今天几乎没有多少电子产品是不带有计算机的。
物联网是计算机中的三大领域的技术扩散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这三大领域是:单片机(MCU),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BLE/ZigBee/WiFi),传感器。它们的降价导致物联网技术会随之扩散。
比如说,如果一套无线防盗系统要10万元,那么它恐怕只会被用在宝物上面,但是如果价格是10块钱,连桌椅板凳都可以给用上。
我的理解:
噢,我终于明白为啥搞计算机的越来越多了,因为计算机的价格在下降,所以计算机的门槛在下降,门槛下降,需求就上升,所以搞计算机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前我问别人,你是什么行业的,对方很自豪的说,我是搞IT的,很牛逼。现在我问别人,你是什么行业的,对方很无奈的说,我也是搞IT的,很屌丝。
IT,全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时代在变化,以前搞IT的主要做的是单机软件(游戏,管理系统),后来搞IT的又多了一个业务叫做互联网(聊天,社区,网站,网游),再后来又多了一个业务叫做移动互联网(手机APP),再后来又多了一个业务叫做物联网(带点智能化的物体),再后来肯定是人工智能(智能化很高的物体),再后来,就没有我了,但是我知道的是目前物联网正当时,人工智能还在实验室里面。
问题二:能简单介绍一下三大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BLE/ZigBee/WiFi)吗?
胖鸟的回答:
计算机历史大趋势之二:移动性提高
一开始,只有所谓的机房才有计算机。然后有了台式机后,你可以在办公室和家里使用计算机。再后来有了笔记本后,你可以在火车上,飞机上,宾馆里,咖啡厅使用计算机。再后来有了智能手机,你可以在几乎任何地方使用计算机。
所谓的移动中计算,并不是鼓励人们过马路的时候低头看手机,而是去除计算机对用户的自由的约束,让用户不必为了使用计算机而限制自己的出行计划。
物联网的通信技术当然也跟计算机的历史大趋势吻合。
ZigBee依赖网关,无法直接和手机通信。只有在个别部署了ZigBee网关的地方才能使用。因此ZigBee不具备移动性,不符合移动性趋势,虽然可以在个别不需要移动性的地方使用。但是在计算机行业,小众技术由于成本过高一定会被大众技术取代。
WiFi依赖热点,因此也不具备移动性。不过今年开发的WiFi Direct允许直接连接手机。因此WiFi有可能具备足够的移动性,它是物联网的一个有效的备选项。
Bluetooth LE可以直接和手机连接,完全吻合移动性趋势的要求。因此将会成为物联网的主流通信技术,但BLE的带宽很低,在大数据量的场合,极有可能和WiFi Direct结合运用。
所以总的来说,BLE和WiFi各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两者结合也是非常有可能,但ZigBee没有长期存在的价值。
我的理解:
WiFi我听过,回家就要把手机连WiFi,蓝牙我也听过,无线鼠标用的就是蓝牙。ZigBee听得不多。所以是不是听得多的技术存活下去的几率会大一点,当然了,每个技术标准也会不停更新版本嘛,谁好大众就用谁。
那么Wi-Fi Direct和Bluetooth LE又是什么鬼呢?
Wi-Fi Direct标准是指允许无线网络中的设备无需通过无线路由器即可相互连接。可以理解为Wi-Fi Direct是WiFi的后辈,至于是儿子,还是孙子,还是侄子,我就不用关心了。
Bluetooth LE中文名是:低功耗蓝牙,它有一个哥哥,叫做传统蓝牙,哥俩组合就是蓝牙4.0标准。哥哥可以用与数据量比较大的传输,如语音,音乐,较高数据量传输等,弟弟应用于实时性要求比较高,但是数据速率比较低的产品,如遥控类的,如鼠标,键盘,传感设备的数据发送,如心跳带,血压计,温度传感器等。蓝牙4.0可广泛用于卫生保健、体育健身、家庭娱乐、安全保障等诸多领域。通常用在蓝牙耳机、蓝牙音箱、计步器、心律监视器、智能仪表、传感器物联网等设备上,大大扩展蓝牙技术的应用范围。该技术拥有极低的运行和待机功耗,使用一粒纽扣电池甚至可连续工作半年之久。
问题三:生活如此之艰难,我们这些搞技术的小公司,到底有没有出头之日?
胖鸟的回答:
计算机历史大趋势之三: 初创公司借助新潮流成长为新巨头
计算机的每一波进展,都是由于价格/移动性取得了新的突破,让它进入了新的疆域。我们用台式电脑做的事情,和我们用手机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不是同样的事情。因此台式电脑产业链和手机产业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同的。
所以一个台式电脑的巨头,在手机产业链中,不仅谈不上优势,而且有着极多的不便。比如说,在Google(谷歌)发展Android(安卓)的时候,它只需要全心全意的把手机的应用服务好,它根本不必在意Android缺乏所谓的办公软件的事实,因为也没有太多用户用手机办公。但是当Microsoft(微软)进入手机领域,它必须要把Windows这个庞然大物想办法给塞进来,当然大家都知道,塞到今天似乎也没有塞进来,其在手机中的市场占有率,小的可以忽略。尽管Microsoft在个人电脑领域仍然是赚很多很多钱,但是这不妨碍Android的成长。
物联网产业链和互联网有极大区别,物联网产业链的核心是:
硬件-->软件-->服务
硬件本身具备一定的价值,通过附加个性化定制的软件,产生一次附加值,然后通过服务的持续运营,继续产生附加值。
举个例子:
一个体温计,做为硬件,它能够量体温,这是价值。如果开发了一套“体温记录软件”,自动记录体温的变化历史,这就有了一层附加值。如果提供基于体温数据的健康咨询服务,这就又有了一层附加值。所以物联网产业链就是通过软件和服务给硬件,也就是“物”一层一层的增添附加值,继而转化为盈利。
这和互联网的流量经济/眼球经济等等,几乎完全不同。
如果强行把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叠加到物联网产品上面,导致的结果,和Microsoft非得强调手机要用Office是类似的。中国有句话叫做强扭的瓜不甜,互联网巨头杀进物联网产业的时候,会把他们的价值观强加于这个新领域,结果很可能是不甜的。那么如果互联网巨头不把他们的价值观嫁接进来,他们积累的巨大资源优势可能又用不上。所以,在互联网巨头苦思冥想他们在物联网中应该是怎么的思路和定位的时候,新兴物联网巨头就起来了。
我的理解:
物联网,大数据,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让我们在物联网的道路上面走出中国梦。
广告篇:
如果您觉得文章的内容不错,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图片,会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后关注一下公众号,后续更精彩,谢谢您的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