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转账、网购、游戏……智能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便捷与欢乐。但实际上,大多数老年人还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与他们之间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面对智能手机,老人们都有哪些向往,又有哪些难言之隐?如何真正帮助他们踏过“数字鸿沟”?11日,热视频小组来到这堂“智慧助老公益课堂”,进行了记录与打探。
这堂课在渝中区总部城FG区客服中心会议室举办。距上课还有半个多小时,10位老年学员都已提前到达教室,拿着各自的智能手机,他们相互交流起来。
“我本来用的老年机,但是后来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大家都在用智能机了,不想跟不上潮流嘛。”65岁的胡嬢嬢打扮得颇为精神,这是她首次来上课,她带来了自己新买的智能手机。但她说,这部智能手机到手后,带给她的却是诸多烦恼,比如字体太小,屏幕还容易误触,想拨一个电话常常要花好半天时间。
“我那天在街头打车,一直等不到,年轻人都用手机把车打完了。”70岁的王嬢嬢用智能手机有一段时间了,但还是有很多功能没有掌握,尤其不会使用打车软件,好几次陷入雨天却打不到车的窘境。
其他的叔叔嬢嬢也跟着道出了心声——
“用微信付钱就可以不带钱包出门了,但是我不会。”
“我不会打字,所以我都不聊天。”
14点30分,开始上课,天骄物业的客服管家们作为课程辅导员,为每位老人提供了一份文字资料。记者看到,这份资料涵盖了手机使用微信、渝康码、生活缴费等功能的分步骤图文详解。对此,天骄物业蓝经理说,这些内容,是他们针对老年人的年龄特点、日常需求等特别设计的。他还说,老年人学习手机最大的“敌人”是记忆力,所以这种图文详解就非常有必要,利于老年人对照着实操。
“我在超市里买了一堆好吃的去结账,收银员让我用手机付款,我这时候就需要……”接下来,客服管家们又以场景模拟的方式,向老人们展示了扫码支付、展示渝康码等功能的全流程。蓝经理说,对于老年人来说,教条式分享远不如场景化演示效果好,它能加强老年人的印象记忆。
“叔叔你莫急,我再教你一遍。”李叔叔正在练习网购平台操作,却一遍又一遍地弄错,急得他直冒汗。客服管家赶紧安慰,并反复进行演示和指导。蓝经理说,教老年人学手机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他们并不能像年轻人一样理解手机的操作逻辑,一定要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的语言慢慢进行教学。
10位老人中,58岁的吴嬢嬢属于“学霸级”学员。吴嬢嬢也是最早来上课的一位学员,她除了能熟练使用微信,还会上抖音、刷知乎。
吴嬢嬢说,智能手机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每天上午,她可以刷一刷有趣的短视频解闷;出门去菜市场或商场,再也不担心忘记带钱包;遇到什么麻烦事,拨一个视频电话打给女儿即可获得帮助……
“要学好我还是有些心得和秘诀,上课认真听、笔记做好,回去当天就把教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有不懂的记下来,下次问老师,或者问度娘嘛!”吴嬢嬢笑着说道。
实际上,帮助老年人越过“数字鸿沟”的最关键一步,是年轻子女对老人们进行“数字反哺”。但我通过与课堂上的老人们攀谈得知,这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儿孙们手机玩得太熟溜,他们经常无法忍受老人“半天学不会”,或是“上次教过你怎么就忘了”等状态。导致许多老人宁愿去请教物业管家,也不愿意问“耐心不好”的儿孙们。
作为年轻人,我们不妨通过这篇报道,聆听老年人的心声,以这些老年人愿意接受的方式,帮助老人们逾越鸿沟。也希望社会、企业从服务的角度,多给予老人们学习环境、软件改造方面的支持。
友情链接